确实,作为一个民族的精魂,其生命是永恒的。许多年来,鲁迅以其崇高的人格,深邃的思想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,导引着他们人生前行的正确方向。
现在,当我再次手捧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,又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;从咸亨酒店走向土谷祠、轩亭口。我仿佛回到那个时代,再一次的体味到鲁迅先生深邃的目光,振聋发聩的呐喊,伟大的人格魅力,不愧为民族之精魂。
鲁迅他的一生,是不断追求进步、追求真理的一生。他曾经用“风雨如磐”、“寒凝大地”、“万家墨面”一类沉痛的词句,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。在他看来,唤起民众精神的觉醒,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,是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当务之急。他很先把目光投向西方,接受过启蒙主义思想,相信过进化论,也曾经受到叔本华、尼采的某些影响。经过一次次的挫折,特别是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,鲁迅终于摆脱彷徨和苦闷,看到希望的曙光,深信“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”,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,“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”。他把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渊博的学识、丰富的人生阅历密切地结合起来,使他的作品的思想深度、历史容量和战斗性,是中国文化史上所少有的;他的作品、思想和人格,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,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,提高民族的自信心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。
毛泽东同志说: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,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,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。鲁迅的骨头是很硬的,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,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很可宝贵的性格。”。
鲁迅以笔为旗,为一个新生的中国呐喊。虽然,他所诅咒的那个中国人民当奴隶或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,早已经成为过去,闰土、祥林嫂的后代们早已经成为*的主人和新生活的建设者。但鲁迅博大精深的精神品格,在今天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。他的不朽的文学作品,是永远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宝库。我们要进一步发扬鲁迅的崇高人格。
鲁迅从青年时代起,就立下了“我以我血荐轩辕”的宏伟志向,一辈子矢志不渝,呕心沥血。他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爱。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,正是他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。
鲁迅逝世以后,上海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和悼念活动,上海民众代表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写有“民族魂”三个大字的旗帜。“民族魂”三字概括了鲁迅一生业绩,概括了他的思想、精神、品性、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很中肯贴切的评价,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*需要的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我们要进一步发扬鲁迅韧性的战斗精神。鲁迅骨头很硬,斗争很坚决。他主张韧的战斗。“韧”就是百折不挠,就是锲而不舍。鲁迅一生的战斗显示了倔强和韧性的精神,不管对手不技手段地用撤职、通辑、暗杀、查禁、造谣、谩骂等攻击他,但他的回答和行动就是:战斗,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。他那岩石般的坚定性和坚韧的战斗精神,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,什么是真正应具有的高风亮节,什么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。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,这同样是很可宝贵的性格,以发扬“民魂”,振奋民族魂。我们要进一步发扬鲁迅勇于创新的精神。
鲁迅不仅具有坚定的立场,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。他赞赏“汉唐气魄”,提倡“拿来主义”。作为伟大的文学家,他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,加以融会贯通,为我所用,根据表现新的生活的需要,创造出许多富有新意、富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。这种精神不但适用于文艺创作,推而广之,也适用于其他领域。
鲁迅说过:地上本没有路,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,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。当今,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,建设和谐社会,也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经验,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,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。当我再次捧起课本,追寻鲁迅的足迹,倾听鲁迅的心声,感悟鲁迅的精神时,深深地觉得,我们有必要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认识、熟悉鲁迅,只有这样,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清醒的思想,饱满的斗志。因为,“有了伟大的人物,而且知道爱戴崇仰的民族,是大有希望的民族。”